【编者按】 12月12日,星期三,晴。 中午时分,志愿者梁韵走进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二楼的志愿者休息室,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饭菜。梁韵今年64岁,退休前是上海协和双语尚音学校的语文教师。今年6月21日,她在“上海发布”上看到一大会址纪念馆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,便报了名。经过面试,她于7月1日正式到纪念馆序厅的宣誓教育岗位上岗。 “我做过班主任和语文老师,宣誓教育岗位挺适合我的,更能发挥自己的特长。小讲台没有了,但大讲台还在。”梁韵告诉澎湃新闻()记者,她把纪念馆的志愿者岗位看作自己退休后的大讲台。 她所负责的宣誓教育又叫“红色司仪”,主要是指导参观团队在宣誓前整理服装、放下背包、排列整齐,保持宣誓区的严肃氛围,告知领誓人、宣誓人各自的操作规范等。上岗近半年来,给她最深印象的是一名个人参观者。 “今年7月份正值参观高峰期。有一天,一位87岁的老奶奶坐着轮椅,由小辈推着来到一大(会址)纪念馆,而且颤颤巍巍地站起来要握拳宣誓。我当时很担心她的身体状况,就想搀她,并说可以撑着拐杖。”梁韵回忆说,这位已有40年党龄的老奶奶坚持让小辈拿走拐杖,举起右拳,完成了站立宣誓全过程。这一幕被她的小辈用手机记录了下来。 据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介绍,2018年6月,该纪念馆首次向社会公开招募了54名志愿者。自7月1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“党的诞生地”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以来,截至12月8日,队员们参与志愿服务总时长达3780小时,共接待游客65万人次、宣誓团队2395批。 根据志愿服务情况,纪念馆从场馆服务岗位、宣誓教育岗位、讲解接待岗位评选出8位2018年度“党的诞生地”优秀志愿者并予以表彰,今年63岁的沈潮涌是唯一一位讲解接待岗位的优秀志愿者,纪念馆给他的评语是:“半生党务未曾陈,温润如玉沐如春。而今花甲新开年,更做一大讲述人。” 沈潮涌还是一名评弹艺术表演者,他告诉记者:“评弹是一种没有布景道具的口头语言艺术,讲解也是。俗话说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。我把讲解看作一个艺术舞台,每次讲解都当成一次舞台的直播。当我站在纪念馆内讲解的时候,就仿佛站在舞台上说书一样,很自然地就会带上情感,去说革命前辈们的故事,因为感情用进去了,参观者就自然爱听。” (责任编辑:admin) |